電子郵件:jp520318@gmail.com
會址:雲林縣虎尾鎮博愛路80號 | 連絡電話:05 -6322722

縱鶴拳起源

 

       縱鶴拳,係於清時福建鶴法名家方徽石,以吞、吐、浮、沉身法,金、木、水、火、土手法,其性能之精髓,融匯顫抖之震勁,創造了「縱身鶴法」稱「縱鶴拳」。 「縱」,「駿」,「蹤」,「宗」者,乃福建福州方言之諧音,顫抖震彈之意。拳法之神奇威震福建八閩,日據時期流傳到台灣,後人多以鶴拳稱之,其實是「縱身 鶴法」,依其理法,以輕清柔實為體,震身抖勁為用,明其理而悟其法,練至爐火純青之境,可制敵於舉手投足之間,有令人意想不到之威力也。

 

 

創始祖師方徽石

        縱鶴拳法,始創於前清道光年間,創始祖師姓方諱徽石,字世培,福建、福清琯口、茶山人氏,世代書香,幼即敏而好學,尤嗜技擊,力練鶴法,受教名師,均驚其為 廩異,練功之餘,喜審飛禽走獸搏衛之態,對武藝更有所領悟精進。年甫弱冠,典中武舉,以無意於仕途,遂雲遊各地,尋師訪友,探研各派拳藝,深覺鶴法原本猛 殺,復求輕柔震彈則盡善盡美矣。偶觀寒鴉淋雨,在樹上顫抖雨、而樹幹竟為之動搖。彼雨隨身飛散。復見靈犬落水起岸,搖身一駿,水珠飛濺。於池畔審視魚蝦之 生態,魚身之柔游,蝦臂伸縮之輕速悠閒。頓悟輕捷與彈性所產生之力道無窮。嗣後深居茶山天竺寺,精究所領悟大自然魚蝦鳥獸防衛抗敵之術,融匯鶴法之精髓, 創造了以鬆柔、圓化、摔彈、抖震之技法,潛修至誠,乃得該寺禪宗長老之賞識,指導行拳運氣,導入任、督二脈,使真氣貫注於奇經八脈之中,意氣為體,呼吸為 用,因明理而悟法,力練數十寒暑,終於開宗立派成「縱身鶴法」一門,於行拳時內力源源而生,用之不竭,雖逾千招,毫無疲憊之感,且拳勢變化已臻化境,常制 敵於機先,發手時中者如中惡,而身已飛越丈餘之外,其縱勁之大,極為罕見,故獨創縱法一脈流傳於茲,已一百五十餘年矣。

 

入室有五虎

        方世培研練縱鶴,功成仍續潛修,斯時也,慕名拜師者,絡繹不絕,唯其授徒嚴謹,均察其性行,審其德業以為取捨,弟子中稱譽一時有謂「五虎」者,一、唐依鶴 (好縱身)。二、王陵(好化身)。三、林孔培(好翅股)。 四、蔡道恬(好撈金)。五、方永華(長短節)。偕為方始祖入室弟子,嚴督修練,各擅專長之拳法,遂別師門各行師道,凡登門試技者莫不應手立仆,銳不可當, 縱鶴拳藝,超然的功力,於是聲譽鵲起,威揚八閩。 

方永蒼師祖為始祖方世培之胞侄,自幼受方家之薰陶,與堂兄方永華志趣相投,互相探討拳藝,又得始祖嚴格指導,運氣,發勁、起落、抖技、轉馬、攻守互能之特性,力練不輟,因此永蒼師祖尤擅化身短節,守中偶攻之勢,堪稱獨門絕技。

 ————————————————————————————————-
南少林縱鶴拳的創始者方世培   轉貼自福建福清生活網
2005-10-17 10:55:09 點擊:898 來源:福清時報

 ————————————————————————————————-

 

        鹤拳是南少林武术的一大流派,可分为飞鹤、鸣鹤、宿鹤、食鹤、纵鹤等五大类。而纵鹤拳的创始者则是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的福清一代武术宗师方世培。

 

从小习武 禅师指点

         方世培,名徽石,字世培;福清市镜洋镇茶山村人。
        1834年(请道光14年)出生。他幼年即“敏而好学”,尤其喜欢练武。当时福州一带流行南少林鹤拳,方世培经常外出,受教名师,武艺大有长进。茶山村位于齐云山下,周围树竹从生,鸟兽出没。方世培最喜欢观察飞禽走兽搏卫之态。一次大雨过后,他外出练功,看到一只乌鸦立在树头,抖动羽毛上的水珠,而树干为之摇动。方世培想:“小小乌鸦能撼动大树,靠的是颤抖之力啊!”他又想起 小时追逐小犬,见它无处可逃,失足跌进溪里;却又跃然一跳,跃出小溪飞快逃走了。于是方世培暗暗研究“怎样才能把这种技能移植到鹤拳中”。

        方世培“年甫弱冠,典中武举,以无意于仕途,遂云游各地,寻师访友,探讨各派拳艺,深觉鹤法原本猛杀,复求轻柔震弹则尽善尽美。”离村数里,有一天竺寺,寺 中禅宗长老隐姓埋名,却武功高强;看到方世培专研武术,便指导他“行拳运气,导入任,督二脉”,这样可以“意气为体,呼吸为用。使行拳时内力源源而生,用 之不竭,虽遍千招,毫无疲惫之感。”方世培力练二十寒暑,终于开宗立派成就“纵身鹤法”一门。

 

寓居福州 独树一帜

      “纵”, 颤抖震荡之意,是福州方言的谐音,又写成“骏”、“宗”等。它的特点是:依靠内功,“以轻清柔实为体,震身抖动为用”;练到炉火纯青之时,“运气周其身, 又聚周身之气,透双拳而出,出时作吼声,久则并声而无之,但闻鼻息出入。手分金木水火土,中唯水手出时,中者如中恶,而身已飞越寻丈之外。”一时堪称“八 闽无敌手”。

       方世培曾寓居福州市内道山巷旁望潮楼,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林琴南近邻并结为至交。林琴南亦喜欢拳击剑术,对方世培武功佩服之至,以亲眼所见为依据,将方世培的武功写入《技击余闻》一书,并列入“首篇”(全书共43篇),其中数则故事,确实脍炙人口。

       其一,陈山人俶玉至道山望潮楼,求方世培试艺,方世培好意警告说:“山人体干薄劣,触吾拳当飞至丈余。”山人不信,方世培轻轻一出手,山人便“如飞鸟腾逝”。山人至此方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 二,外地人李某,精通剑术,也住在道山山楼。藏而不露的方世培欣赏他的剑术,李某却不了解方世培。一日李某在方世培面前夸下海口;“我的拳术也是天下无 双。”方世培只穿常衣,与穿“胸前密纽三十许”的“朔方勇士衣”的李某比武。未经一合,李某已中方世培“水手”,“腾掷丈余,匍匐不即起。”后赶紧收拾行 李,愧疚下山而去。“

        其三,有一个夏天,方世培正与林琴南在室内聊天,突然来了几个无赖从背后袭击方世培,“单衣草履”的方世培“陡用气,歹人已仆于殿上,其一则倒跌而下,首儿触铁镬死。”

        其四,当时闽中的武林高手郭联元,慕名到道山找方世培比武。“二君以手相格,楼柱皆战,震震作声欲倾。”少许,郭联元承认不敌,并拜方世培为师兄。

 

招徒授艺 威扬八闽

        方世培想赴边疆从军,却无人引见。他继而招徒授艺,最出名的五个弟子被称为“五虎”:唐依鹤(好纵身),王陵(好化身),林孔培(好翅股),蔡道恬(好捞金),方永华(长短节)。其中王陵名气最大,他“以拳抵柱,柱皆动,有所谓大身化小身法,中人无不败。陵以此法与拳师试,皆莫当。”王陵在众人吹捧下傲气 大涨。一日,春燕酒酣,竟求与方世培较艺。方世培“忽骈三指,置王陵胸”,王陵一时窒息。后方世培出小丸药合水喂之。王陵苏醒后,向方世培承认了错误。

        当然,方世培维护师道尊严也有过分之处。每年春季,方世培都要在茶山会聚族人,进行比武。他的义子竹铭善舞青铜简及铁盾,往来如飞。一个族中老者戏言,竹铭 胜过他的季父。方世培不悦,竟用内功,“以手按竹铭肩井”,使其骨头下陷。事后,方世培后悔不已,“以药治之,三月而愈”。为了自责己过,遂“永不与人试 技”。

 

名列史册 艺传台湾

        方世培于1886年(光绪丙戌)去世,享年仅52岁。斯人虽去,技艺永传。方世培高足之一方永苍,为方世培的叔伯侄儿,“自幼受方家之熏陶”,“又得始祖严 格指导”,掌握了“化身短节”的“独门绝技”,为方家纵鹤真传。后收福州盖山镇郭宅人林国仲(字二高)为徒,苦练十年。他对此徒十分器重,“爱如己出”, 除悉心传授纵鹤拳精华秘窍外,并将师门医道倾力相授。

        民国初年,林国仲到台湾传授纵鹤拳, 以中国拳法,使大众都能接受中华民族正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当时日本人以高压政策统治台湾,严禁台湾同胞学习中国武术,意图灭绝台胞民族意识。但是台湾同胞 倍受异族压迫,早已民心思汉,中南部各地风闻林国仲传授中国拳术之事,纷纷暗派代表前去住地,商请林宗师前往教授。林国仲排除万难,应聘至各地秘密传技, 并暗中宣传中华文化、鼓吹民族意识,在爱国之士协助掩护下,门徒与日俱增。此举招引日本占领军的注意和监视,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林国仲遣返福州故里,但 是纵鹤拳的技艺却从此流传台湾各地。

        1945年,台湾光复。林国仲遂于1946年春赴台与 门人团聚,不久回闽。后于1947年仲夏携儿子林英明赴台定居,恢复武馆传授技艺。授徒之暇,还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时人均赞不绝口”。纵鹤拳在台湾进 一步扩大影响,并流传到日本、美国等地。1968年仲夏,林国仲无疾而终,享年84岁。1988年,台湾纵鹤拳协会专门派人到福清茶山寻访祖师方世培故 居,纪念先人。近年来,日本冲绳、美国旧金山的国术馆亦派人回来参拜。现在茶山村仍保存方世培故居、练武石等,天竺寺也准备修复。